產品詳情

朱屺瞻

內容詳情

朱屺瞻(1892年5月27日-1996年4月20日),男,漢族,江蘇太倉人,八歲起臨摹古畫,中年時期兩次東渡日本學習油畫,五十年代后主攻中國畫,擅山水,花卉,尤精蘭、竹、石。創作繼承傳統,融會中西,致力創新,所作筆墨雄勁,氣勢磅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個人風格,生前歷任上海藝術??茖W校教授,西畫系研究所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


他的作品融會中西,致力創新,所作筆墨雄勁,氣勢磅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個人風格。
出版著作有《朱屺瞻畫集》、《癖斯居畫談》、《朱屺瞻畫選》等。


人物簡介


朱屺瞻,名增鈞,號起哉,又號二哉老民,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系我國著名的壽星畫家,畫壇的一代宗師。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西泠印社顧問等職。朱屺瞻習畫自幼年始,曾兩度赴日本學習油畫與考察美術教育,27歲時,其油畫參加過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 新中國建立后,朱屺瞻受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后又被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此后,多次赴外地寫生、創作,舉辦個人畫展,成為我國著名國畫大師。朱屺瞻畫風老辣,自成一體。著有<朱屺瞻畫集>、《癖斯居畫談》、《朱屺瞻畫選》等多種,作品被海內外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虹口公署內建造了朱屺瞻藝術館。


朱屺瞻一生喜愛梅花??箲饡r,瀏河老宅被日軍焚毀,新宅亦彈洞滿壁,遂拆老宅之余屋,修繕新宅,并把日寇炸彈坑挖為“鐵卵池”,池邊土坡上遍植梅花,題其居曰“梅花草堂”,自號“梅花草堂主人”。1936年,朱屺瞻邀潘天壽、姜丹書、金維堅、吳茀之、張振鐸至瀏河梅花草堂雅集,吟詩作畫,研討藝事,歡聚數日而散。后征集得海內名家王一亭、齊白石、黃賓虹、吳湖帆、賀天健、丁輔之等所作梅花草堂圖,匯為一巨冊。


1991年朱屺瞻百歲時,家鄉政府在其故居重建“梅花草堂”,計一院五室,分為展廳、畫室、會客廳等。為此,朱屺瞻向梅花草堂贈送了《春風新長紫蘭芽》、《老干橫生色如鐵》、《雨后溪山》等六幅精品力作。


人物生平


祖輩世代經營醬園生意。8歲喪母。9歲入私塾,受塾師童頌禹的影響,開始習畫。名字為童老師感其思母心切,據<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而取。1905年就讀于寶山縣學堂。1908年畢業后,考入郵傳部上海實業學校(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就讀,曾得時任校監的著名國學家唐文治教益。


1912年開始接觸西方油畫,入上海圖畫美術院(后改為上海美術??茖W校)就讀。次年在該校執教,并兼任函授乙部主任。26歲赴日留學,入川端美術學校,師從藤島武二。首次接觸后印象派梵高、塞尚、馬蒂斯等的作品。


1918年油畫作品<風景>入選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展覽。1928年10月,與王濟遠、江小鶼、李秋君、張辰伯、潘玉良等創辦藝術繪畫研究所。1929年國畫作品<春寒>等和油畫作品《勞苦》、《靜物》入選第一屆全國美展。1931年任上海新華藝專教授。1933年出資營造新華藝專繪畫研究所。次年任研究所主任兼導師,同時教授國畫和西畫。在該所任教的還有龐薰琴、汪亞塵,楊秀濤等。1936年與徐悲鴻、汪亞塵等創辦“默社畫會”。1934年受陶行知影響,回鄉創辦農民業余教習所“鄉村改進社”。1937年再次赴日考察美術教育兩個月。

同年國畫作品<竹石圖>和油畫作品<菊花>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為使國寶不流失國外,籌集錢款購買收藏了石濤名作《萬點惡墨圖卷》、《八大山人書畫冊》等,1949年后交國家博物館收藏。


1950年當選為上海市第一次文化會代表。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中受沖擊,書畫房產變賣殆盡,生活困窘。1953年,老小6口住在一間“過街樓”里。同年作品<瀟湘煙雨>入選全國國畫展。1954年當選人民代表。翌年又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境遇好轉。1956年受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筆。


1977年應邀為北京飯店和首都機場作畫。1979年以88歲高齡為人民大會堂創造了巨幅國畫<紅梅圖>。同年被聘為聘為文化部中國畫研究組成員。92歲為舊金山國際機場所作的<葡萄圖>頗得好評。1984年山水畫作品《大地春意濃》獲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1995年2月大英博物館舉辦了他的藝術作品展覽,7月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館舉辦其畫展。1996年4月20日因肺部感染而致急性左心衰竭在華東醫院病逝,享年一百零五歲。絕筆畫為枇杷紅柿圖。


弟子有潘玉良、邢少蘭、倪衍誠、尹光華等。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1981年拍攝藝術紀錄片《畫家朱屺瞻》。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魯迅公園創建了朱屺瞻藝術館,不僅用于收藏和研究朱的作品,也是一個高品位的藝術交流機構。


人物經歷


1918年戊午,27歲。油畫《風景》入選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展覽;


1919年己未,28歲 。瀏河養病,居家研習國畫與油畫,加入“天馬畫會”;


1924年甲子,33歲。江浙軍閥交戰,舉家避亂吳淞,瀏河老家及藏書藏畫全部毀于兵災;


1925年乙丑,34歲。4月,作品參加春季洋畫展覽。8月,作品參加“天馬會美術展覽”。當選為第二屆江蘇美展評委;


1926年丙寅,35歲。父病故,遂號“二瞻老民”。重建家園,修筑樂天畫室。當選為江蘇省教育研究會干事;


1927年丁卯,36歲。居家作家,朋輩雅集,與黃賓虹交往甚密,常在一起鑒賞品評古畫;


1928年戊辰,37歲。10月,與王濟遠、江小鶼、李秋君、張辰伯、潘玉良等創辦“藝苑繪畫研究所”;


1929年己巳,38歲。國畫《春寒》、《墨荷》、《寒林》,油畫《勞苦》、《靜物》入選第一屆全國美展。油畫《春柳》、《盆花》、《勞苦》入選西湖博覽會。多幅作品參加藝苑成立一周年美展。與齊白石訂交。與王濟遠、潘玉良主編的《藝苑畫集》出版;


1930年庚午,39歲 ?!吨灬ㄕ爱嫾酚伤囋氛尜p社出版發行;


1931年辛未,40歲。受聘任上海新華藝術??茖W校教授與校董。主持藝苑繪畫研究所工作,主辦藝苑第二屆畫展;


1932年壬申,41歲。一·二八日軍發起淞滬戰爭,瀏河樂天畫室被毀。戰爭甫歇,冒著嚴寒與肺疾,奔走淞滬各地戰場作油畫寫生。7月,舉辦“朱屺瞻淞滬戰跡油畫展”。任新藝專繪畫研究班導師。在瀏河新鎮建“梅花草堂”;


1933年癸酉,42歲。以多幅作品參加全國藝術家捐助“東北義勇軍作品展覽會義賣”。與楊秀濤、周碧初等組織洋畫實習研究會。舉辦“朱屺瞻繪畫展覽會”。展出油畫、國畫六十余件。出資營造之“新華藝專繪畫研究所”落成;


1934年甲戌,43歲 ?!靶氯A藝專繪畫研究所”正式對外招生,親任研究所主任兼導師,教授國畫及西畫。作品7幅參加“藝風社第一屆展覽會”。出資興辦義學“鄉村小學?!?,并出資萬元,與何元奇等創辦鄉村改進社。為新華藝?;I款購書,發起舉辦“現代名畫家展覽會”。應邀去開封出席全國職業教育年會。接連數日在黃河邊作油畫寫生。參加藝風社第二屆畫展;


1935年乙亥,44歲。加入諸聞韻、潘天壽等組織發起的白社畫會;


1936年丙子,45歲 。與徐悲鴻、汪亞塵等發起組織默社畫會,舉辦默社畫展。分別參加藝風社第三回展、白社第四屆畫展、上海力社畫展。開始征集道友為“梅花草堂”題詩作畫,薈萃一代名家作品,歷時數載編集成冊。與潘天壽、姜丹書等重游富春江寫生,并邀往瀏河“梅花草堂”雅集數日;


1937年丁丑,46歲。第二次赴日,考察美術教育。國畫《竹石圖》、油畫《菊花》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為保名畫不流失海外,籌款購藏石濤《萬點惡墨圖卷》、《八大山人書畫冊》等。新華藝專被日軍炸毀,翌年遷往新址復學;


1939年己卯,48歲。為陳抱一、錢鑄九、宋鐘沅、周碧初在滬舉辦五人聯合油畫展,有《靜物》、《雙魚南瓜》等參展;


1940年庚辰,49歲。陸續收集并編輯《忠節扇集》6巨冊及《貳臣扇集》2冊;


1941年辛巳,50歲。撰寫《藝術與修養》一文。與畫友論詩作畫諷喻時世;


1942年壬午,51歲。作《高風亮節圖卷》、《太倉十二古跡圖冊》等。新華藝專被迫解散;


1944年甲申,53歲。積齊白石鐫印六十余方,作《六十白石印軒圖卷》,自號“六十白石印富翁”,潛心臨摹古畫,作《仿李流芳山水冊》等,對吳鎮、沈周尤為傾心;


1945年乙酉,54歲??箲饎倮?,參加新太倉社。倡辦大學貸金和中學生助學金,嘉惠貧困學子;


1946年丙戌,55歲。上海美術會成立,當選為監事。與齊白石交十年后初次相晤于滬上。于上海淘砂場修筑“梅花草堂”;


1947年丁亥,56歲。受聘為上海市美術館籌備處征集委員。推選為中國畫會候補理事;


1949年己丑,58歲。5月,上海解放。繼續作畫不輟;


1950年庚寅,59歲。當選為上海市第一次文化會代表。加入新中國畫研究會;


1952年壬辰,歲。遷出淘砂場梅花草堂。大批油畫寄存友人家,后在文化大革命中毀失;


1953年癸巳,62歲。游北京,試作毛筆寫生數十幅?!稙t湘煙雨》入選全國國畫展;


1954年甲午,63歲。加入華東美術家協會。赴黃山寫生;


1955年乙未,64歲。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


1956年丙申,65歲。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1957年丁酉,66歲。與錢瘦鐵遠游川陜,沿途考察寫生,速寫甚多;


1958年戊戌,67歲。赴洞庭東山、青浦淀山湖等地寫生;


1959年己亥,68歲。至上海西郊、上鋼五廠等處寫生。遷居巨鹿路;


1960年庚子,69歲。赴井岡山、浙江四明山等地寫生;


1961年辛丑,70歲。至嘉定、洞庭東山、杭州、廣州等地寫生?!抖霹N花》等3幅作品參加上?;B畫展;


1962年壬寅,71歲。在上海美術館舉辦“朱屺瞻國畫展”,展出國畫一百三十多件。10月,個人畫展應邀赴南京江蘇省美術館展出。赴浙江天目山寫生;


1964年甲辰,73歲。與畫院同仁游無錫。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與王個簃、林風眠、唐云同赴景德鎮深入生活,繪瓷器掛盆數十件;


1983年癸亥,92歲。春日,居家作油畫,為太倉縣重建墨妙亭題匾并贈《水仙》一幅。7月應邀赴美參加舊金山國際機場落成典禮和《葡萄圖》揭幕典禮,歸國后赴云南寫生?!短m花竹石圖》、《牡丹圖》為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收藏。作書法《論書卷》,并畫《江南三月圖》、《潑色黃山》、《蹲鴟助加餐》、《進士讀書圖》以及花果冊12幅。作油畫《古瓶紅梅》、《武夷九曲》、《海邊》、《枇杷與古造像》等;


1984年甲子,93歲。深圳舉辦“朱屺瞻畫展”。山水花卉作品14件捐贈上海博物館。山水《大地春意濃》獲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為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作品一幅。在從化溫泉,作《漫筆縱橫》花卉巨冊24圖。隨上海市政協畫室訪川團赴四川寫生觀光;


1985年乙丑,94歲。應邀去釣魚臺國賓館作畫。應邀為人民大會堂作《松石梅》等2幅。為賑濟非洲災民捐畫2幅。上海大學聘為兼職教授。同年聘為文物之友理事。上海市紅十字會授予“榮譽會員”稱號。香港展覽中心舉辦個人畫展;


1986年丙寅,95歲。應邀赴美國紐約、休斯敦等地講學?!吨灬ㄕ皣嬚埂吩谏虾?、北京舉行。被評為1986年度上海文化新聞人物?!吨灬ㄕ澳曜V》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向中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捐款捐畫。瑞典電視臺與巴西電視臺分別為之拍攝錄像。作《佛手梅花圖》捐助維修威尼斯和修復長城。作巨幅《墨竹圖卷》;


1987年丁卯,96歲。在深圳舉辦95歲個人畫展。作二丈四尺《墨梅》、《墨蘭》及《菊花》巨卷。油畫《太平洋》參加“中國油畫展”;


1988年戊辰,97歲。為修復長城捐贈《清供圖》一幅義拍。作《山村秋色圖》捐助上海中小學幼兒教師基金。應邀赴新加坡國家博物院舉辦個人畫展。聘為上海美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國際水墨畫展《葡萄圖》獲獎。重繪梅蘭竹菊二丈四尺巨卷中的《墨菊圖卷》;


1989年己巳,98歲。居家創作,籌備百歲畫展。聘為上海美術館藝術顧問;


1990年庚午,99歲。3月,“朱屺瞻百歲畫展”在上海美術館隆重開幕。4月、10月,朱屺瞻百歲畫展分別在香港、太倉隆重展出。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世紀丹青-藝術大師朱屺瞻傳》。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朱屺瞻百歲畫集》。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當代中國畫名家朱屺瞻》大型畫集。聘為吳昌碩研究會名譽會長、太倉縣博物館顧問。繪花卉蔬果小品10幅,由宜興紫砂壺名家高手特制十套藝術紫砂壺傳世。為90上海藝術節贈國畫一幅。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捐贈書法一件。為上海檔案館建館30周年題詞一幅。為穎州西湖碑林作書法一件;


1991年辛未,100歲。獲首屆上海文學藝術杰出貢獻獎。山水《松本無聲圖》上海美術作品展獲榮譽獎。為抗洪救災捐贈《花卉》一幅。太倉縣瀏河鎮重建梅花草堂落成。向太倉明德小學捐贈獎學金兩萬元;


1992年壬申,101歲。居家創作,去植物園、龍華寺、秋霞圃寫生。聘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書畫展藝術委員會榮譽顧問。聘為西泠印社顧問。應邀為宋慶齡陵園作《柏翠圖》一幅。作大山水冊24幅等;


1994年甲戌,103歲。居家創作。1月,香港藝術館舉辦“瞻緣堂藏朱屺瞻書畫展”,并出版《瞻緣堂藏朱屺瞻書畫選》大型畫集2冊。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開始籌建朱屺瞻藝術館,4月30日簽約,9月1日破土動工。全國人大辦公廳收藏《枇杷圖》一幅。聘為南京大學東方書畫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1996年丙子,105歲。春日,在病榻作小幅墨筆速寫,并作《枇杷》等小幅國畫。


4月20日晨8時45分,因肺部感染,急性左心衰竭,在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5歲。4月29日,上海各界冒雨至龍華殯儀館為朱屺瞻先生送行。


5月5日,朱屺瞻藝術館舉辦朱屺瞻藝術館藏畫展。7月29日,屺老骨灰安葬青浦園華僑公墓。上海美術界代表及屺老生前親朋好友參加安葬儀式。


| 相關機構
人民網                       中國美術家協會                    北大文化書法網                     北京正德書畫院                    環球文化網                     作家網
光明網                       中國書法家協會                    中國美術大觀網                     中國藝術收藏網                    貿訊網
人民藝術微信公眾號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