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王偉欣) 劉春華,一級美術師,1944年10月出生。男,漢族。黑龍江省泰來縣人。1968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歷任北京出版社副總編輯,北京畫院副院長、院長,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文聯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版權保護協會常務理事等。
研究近代美術史,有一個名字是一定繞不過去的,他就是劉春華。一幅《毛澤東去安源》讓他走上藝術與政治的神壇,這幅畫讓他在那個瘋狂的年代家喻戶曉、紅遍天下。也是這幅畫,讓他深陷牢獄,遭受批評,險些丟掉性命。一切都過去了,卻因此畫打了幾年官司,用劉老的話說,是一場認認真真的鬧劇。因《毛澤東去安源》讓劉老倡導了政治的風云變幻,人世的冷暖滄桑,藝術的社會屬性?;貞涍@一路走來,劉老總結了這樣一句幽默的話:“我是因此畫,紅的流油、黑的發亮、上下翻了幾個跟頭,臨了打了一場稀里糊涂的官司?!比缃襁@些都已過去了,從不愿當官的劉春華終于放下肩上的擔子和背負的十字架,身在京郊一個安靜的地方,畫畫會友,品茶論藝,年已古稀的他,開始了認認真真毫無顧忌的創作,一個冬日的下午,我們叩開了劉老的房門。
以前見過幾次劉春華先生,因都是活動上,所以劉老對我沒有多少印象,但劉老還是很熱情,并且很客氣,可能是劉老對《人民藝術》的一種信賴吧!劉老高興的告訴我,你們的雜志辦的不錯,你寫的文章我都讀了,并說出了我所寫的幾篇文章,可見劉先生還真是看了我們的刊物,劉老說現在這些雜志太多了,一天到晚凈接些電話,也說不出哪家是正規的,哪家是不正規的。我說,您老可以認真斟酌一下,劉老笑道:“自己感覺到好就可以了!”說著劉老拿出一本書,是北京某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美術家大系.劉春華卷》印刷裝幀都還可以,但就是一次在活能退下來,可能我的藝術成績,就會和現在不一樣,我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藝術的實踐和創作之中。我說,你犧牲了自己的藝術事業,但您成就了新時期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一個人的成就和一批人的成績,屬輕熟重呢,劉老搖了搖頭說,只能這樣說了。其實,劉春華主政北京畫院期間,他還擔任北京美協副主席,繁重瑣碎的行政工作外,他仍然盡其所為,擠出時間,貼近生活,力行寫生,堅持創作。其足跡所及南到廣西,北至祖國邊陲雪源;從工廠到林區,由北京北海公園到家鄉的呼瑪河畔,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如《周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中國畫《屈子求索圖》、《春心降至》、《滾滾的冬季》等一系列作品,應該說成果豐碩。

以前我對劉春華先生真的不太了解,主要是被他神化的名氣嚇著了,走近他,你才能感到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畫家。而且是一個謙和、親切的長者,劉先生很健談,和他談話你會很有激情,他很幽默,會讓你別開心扉。他的畫不僅是《毛澤東去安源》那一張,而是有一大批不同內容不同題材的創作,他的畫除了人物主題畫之外,還兼畫山水、花鳥等;除了油畫作品,還有數量相當的國畫作品,對中國畫傳統藝術進行了多方面的涉獵和實踐,反映了生活中的現實。他把油畫的手法及思想轉化到國畫之中,形成了別有面目的國畫作品。從他一貫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一幅幅充盈著濃郁生活氣息的畫面中,我們真實體悟到作為一個正直,富有良知的藝術家所擁有的強烈的社會擔當意識,和一個文化人的良知。近些年劉老喜歡畫柿子,他說畫柿子純粹就是玩,練練身手而已。盡管他是這樣說,他的柿子每每是一筆不茍、筆到情至、果實碩碩、枝葉疏朗、筆墨生動、穿插自然、意象的筆墨趣味與真實的物象造型真妙和諧地融為一體。這也是劉老送給社會的果實,贏得大家的喜愛,要不怎么有那么多假畫呢?對于今天的藝術界,劉老憂心忡忡。他說,我越來越看不懂藝術了,尤其是中國當代的藝術,藝術的根本標準就是真善美,現在的一些藝術創作,唉……劉老說,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我們的藝術是任何民族和國家無法相比的,不論是寫實的還是抽象的,都在世界前列。我們能把它很好的繼承下來,就難能可貴,我們看一下魏晉時期的技法,宋明的山水畫,和我們的作品對比一下,有多大的差距!劉老說,我剛走近藝術殿堂的門口,你們年輕,要好好的把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寶貝繼承下去,充分享受和挖掘我們寶貴的文化資源,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讓我們的民族更和諧。

不知不覺已超過了我們預定的時間,我們起身告辭,劉老先生說沒關系,難得和你們年輕人聊天,并執意要送我上車,并且目送我們離去。我回頭看了一眼站在小院路邊向我們揮手道別的老人,我忽然想起一句話:“走下神壇的劉春華”,也許劉春華自己,從來就沒有走上神壇,就是一個平凡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