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詳情

劉宇一

內容詳情

是中國 是大國
——訪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油畫家劉宇一先生

文_李優良


     劉宇一,1940年生,南京人。196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中國著名油畫家、國畫家?,F任北京師范大學宇一藝術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洛陽大學客座教授。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名譽會長。擅長大題材油畫,其畫作深受國際藝術市場矚目,為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國家殿堂及各級機構和個人收藏。

     在今年兩會期間的一次活動上,偶然的機會與劉宇一先生同進晚餐,雖然先生的大名巨作早有耳聞目睹,但對劉宇一先生還是第一次見。先生身材不高,精神矍鑠,睿智的目光中透出一種藝術家的神采,他給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準備了一本他的畫冊,并遞上他的名片。謙虛、和藹是劉先生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可惜他當天晚上還有其他的事情,沒說上幾句話就匆匆的離席了。也許人生都會有機緣,沒過幾天在朋友公司的年會上又和劉宇一先生坐在了一起,我們倆聊得很開心,并相約過幾天后聯系,專程拜訪他。
     在北京香山邊上有一個院落,幽靜而又寬敞,這里就是劉宇一先生的工作室,說是工作室不如說是藝術館。由于交通問題我們比劉先生早到了,于是我們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靜靜的欣賞陳列在這里的劉宇一先生的作品,這些作品中有巨幅油畫,也有近些年他創作的國畫作品,也有一些書法作品。說到劉宇一先生的畫,大家都知曉的是懸掛在全國政協的《良宵》和后來創作的《良辰》《偉業千秋》《春回神州》《女媧之歌》《瑤池會仙圖》《和平頌》等,而畫室這里掛的都是又按原作復制的作品。這些作品氣勢宏大、栩栩如生,是畫家飽蘸深情的筆墨精心創作的巨幅力作,并謳歌和記錄了時代的風采。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共和國史詩式巨幅的代表作《開國盛典》,記載和描繪了中華民族又一次站立在新的起點;《初春》的大型巨作中描繪了各民族政治協商的良好局面;《復興之路》描繪了幾代領導人的光輝形象,帶領中華民族共同實現強國富民的中國夢想。被人民大會堂收藏的《偉業千秋》藝術的記錄了毛澤東主席率黨政軍各界人士,像一條奮飛欲上的人龍,步入人民大會堂時的生動景象,萬里晴空,白云裝點,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在青松翠柏的環襯下顯得那么高大,那么莊嚴,一個多難的民族又一次屹立在世界之巔,是大國??!《人民萬歲》是毛澤東同志的吶喊,不忘先輩艱苦卓絕的斗爭換來今天的成就,傳承和發揮這種精神為民族與時代的發展努力,就是我們神圣的使命,當我們矗立在《使命》這幅作品前時,會有一種深深的感動。

     劉宇一先生的油畫作品呈現給我們的是穿越時空的歷史感,和很強的現場感,他用藝術的語言描繪出一幕幕中國近代史上激動人心的時刻,真實的記錄并還原歷史,看了這些作品讓人油然而生的增加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從新中國紅旗下成長的畫家,都像他這樣對國家命運有著特殊的情感。在劉宇一先生的作品中突出表現出他扎實功底的宏大場景作品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最多的一幅是二百多位人物,而其中的一些領袖人物形象正是人民所熟知的。他在創作時對人物具象的準確性有著很高的要求,不僅形似,更要神似,像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形象,還有一些民主人士董必武、茅盾等近百位的人物形象都能準確的呈現出來。通過人物形象展示內心的表現,用散點透視的手法描繪宏大的場景,用寫實的手法、光與影結合增加畫面的場景氛圍。他的作品更有一種時代精神,重要的歷史時刻他都沒有失聲,《香港回歸》《北京奧運》《汶川地震》等都凝聚成他筆下的巨作,《和平頌》更是譜寫了世界和諧的美好畫卷。他對藝術創作的追求和激情讓我們感動,多年來創作的這么多的作品,這么大的作品,可以想象到劉宇一先生創作時不僅僅是有激情,更有一種擔當和一個文化人的良知與使命。
     在和劉宇一先生的談話中,他不斷的重復自己的作品的內涵,他用六個字來概括“是中國”“是大國”。在他眼里一定要描繪中國的形象,展示中國魅力,傳播中國文化。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一個多民族,多元化的具有文化特質的國家,這是我們藝術家創作的重要基因和源泉。所以我們的作品一定是中國臉,中國元素,盡管表現的手法、手段不同,但這一點是堅定不移的。在劉宇一先生的作品中還表現出一個思想內涵“是大國”,我們有民族特質“包容”、“和平”永遠是中國人民追求的目標,并且承擔了一個大國應有的擔當和胸懷。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思想,博愛的情懷也在他的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描繪時代中國的大國形象,讓世界看到發展中的中華民族和新時期的中華民族,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
     這些年來劉宇一先生一直居住在香港,香港可以說是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和平臺,當然這里也有西方國家的一些意識形態,在這個地方更需要讓世界了解中國,傳播中國文明。談到這里劉宇一先生告訴我說:也有一些組織和個人經常發出一些反動和阻撓的聲音,他們認為我為當代的政治拍馬屁,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說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一個被人欺凌和侵略的落后民族,建立民主政權,讓人民當家做主站起來并發展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這不是民主,這不是進步嗎?采訪中劉宇一先生告訴我說,當時日本占領南京的時候,敵人來到城里,我們大量的民眾都慌著從城門中外出逃生?;艁y中在城門口堵塞而踩死很多人,匿大的城門洞被死尸堵得只能幾個人爬出去,而這些喪生的人不是倒在敵人的槍下而是在爭相逃命中被踩踏致死,竟沒有人與敵人對抗。當時的人各自為命一盤散沙才導致了慘痛的教訓,所以我們要有民族精神,要團結,不能一盤散沙才不至于受到侵略。作為一個畫家,用手中的畫筆為民族的發展與和平,盡一份炎黃子孫的責任。
     在劉宇一先生寬闊的藝術空間里,我們無拘無束的交談著。我這個人訪談不喜歡模式化或者事先設定好題目,而是很自然的聊一些話題。談到自己的繪畫創作的源起,1940年他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對于繪畫可能是他與生俱來的,沒有聽說受什么人的啟蒙和家庭的影響,他自己認為對天生美好的景象和事物有著天然的感受力。五歲的時候和母親在江邊等船,望著滔滔江水和點點白帆他覺得很美,情不自禁的拿著一支小棍兒在沙灘上畫起來,這就是他對于繪畫的肇始之初。大家都知道劉宇一先生是領袖像的專業畫家,被譽為“中國首席畫師”。他說195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老師的賞識,安排他畫毛主席像,自此他便與畫領袖像結下了情緣。1957年在一次天安門集會慶典時非常幸運的近距離看到偉大領袖毛主席。那天陽光燦爛,毛主席陪同蘇聯領導人伏羅希洛夫元帥一起檢閱歡迎隊伍時,他就在第一排真真切切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偉岸的身材、精神煥發的風采,至今讓劉宇一先生講來還是那么激動。

     對于自己的學術之路,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因為自己被認定為“白專典型”,盡管學習刻苦,成績優異,但仍無緣中央美院學習深造,最后被分配到廣西人民出版社做美術編輯。在廣西最初的年月里他仍然飽受政治上的歧視,后被下放到農村勞動,但是不管壞境多么惡劣,條件多么艱苦,他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畫筆。他借畫畫來抒發人生所有的際遇,也創作了一大批以廣西桂林為背景的作品,在那動蕩的年代里,畫毛主席像更成為他的一種精神寄托,用畫筆記錄歷史的瞬間,始終是他心中燃燒的情結。這些年來他平靜的說:也許正是從那時種下的因,而今才結下這樣的果。這是他自己對自己最中肯的評價,這其中包含著他人生的艱辛和苦痛。劉宇一先生二十二歲首次在南寧舉辦自己的畫展,并在廣西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夫人李端眉是一個舞蹈家,在她默默的支持和付出下,劉宇一先生這個沒有讀過大學的中專畢業生,在廣西人美社當了多年美術編輯,后又到桂林畫院做畫師,并任廣西畫院副秘書長。1985年經專家推薦由中央組織局和省委考核后,任命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同時被聘為副教授,這件事被《人民日報》以“廣西藝術學院不拘一格用人”為標題專門報道。后來劉宇一先生到了香港,利用香港特殊的地域優勢開啟了他藝術創作的黃金時段。
     劉宇一先生的追求是中華民族之魂,是華夏大地的時代精神,是表現出人民領袖的風采和共和國的史詩畫卷。采訪結束后劉先生留我們在他工作室用餐,我們吃的大都是他們自己員工種的蔬菜,劉先生吃的很隨意,大多以素菜為主。他說現在的日子比原來不知好多少倍,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我們邊吃邊聊,劉先生說他最喜歡毛主席和老農借火的那一張,他說那才是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今天的美好生活不能忘了這些時代的英雄領袖。


| 相關機構
人民網                       中國美術家協會                    北大文化書法網                     北京正德書畫院                    環球文化網                     作家網
光明網                       中國書法家協會                    中國美術大觀網                     中國藝術收藏網                    貿訊網
人民藝術微信公眾號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