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美林 | |
內容詳情 藝術就是要表現美好
韓美林,男,1936年12月26日生于山東,中國當代極具影響力的天才造型藝術家,在繪畫、書法、雕塑、陶瓷、設計乃至寫作等諸多藝術領域都有很高造詣,大至氣勢磅礴,小到洞察精微,藝術風格獨到,個性特征鮮明,尤其致力于汲取中國兩漢以前文化和民間藝術精髓,并體現為具有現代審美理念和國際通行語匯的藝術作品,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藝術實踐者和開拓者。國家一級美術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員。
人民藝術雜志主編李優良與韓美林老師交流
在中國乃至世界美術界,能在諸多文化藝術種類和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書法、繪畫、雕塑、陶瓷、裝置、印染等匯聚在他的身上,這些藝術種類雖繁多,但都有他獨到和鮮明的藝術語言和風格,他能把中國最古老的藝術元素、文化基因和時代得時尚和審美結合起來。他走遍祖國各地,浸淫多民族的文化,把民族和民間的人文元素融入了自己的創作,他可以說是文藝天地中的百花園,他也是中國在世界上的一張名片,這不僅是他的郵票,更是那在奧運會中的標識和那五個可愛的吉祥物。由于他在文化界的突出貢獻,中國和美國分別設定了“韓美林日”。就在我采訪先生的第二天,清華大學授予了他“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的稱號。除了藝術那些事,他還是卓越的教育家和作家,韓美林——已成為一個時代文化藝術的高度和標志。
別人用痛苦打倒你,你卻用痛苦鍛煉了自己 訪韓美林先生,讓我有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原因是他根本不按我寫的采訪提綱來說,他不像其他人常說的那種語氣和套路,他沒有說他是如何如何勤奮,還是如何如何地努力等等,而是給我們講一些似乎無關的一些故事,也讓我有一些惘然,我最近看了馮驥才先生著的《煉獄·天堂》韓美林口述歷史的這本書,大概了解了一些情況,知道在那場“浩劫”之中,他坐過大牢,為“死刑犯”陪斃。為了不讓他畫畫,剔了他手上的筋,幾次被打成碎骨折。剛開始的時候,他對這個世界失去了任何的留戀,只想最快地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在那個瘋狂的年代,最后連自己最愛的人都與他相背而向了,再后來,經過生與死的折磨后,他卻產生了強烈的生的欲望,這也許是浴火重生吧。在監獄里批斗的后期,他的心里就一個想法——一定要活下去,因為心中有一個念頭——相信國家一定會好起來的??嚯y帶來了沉痛的代價,也給了他生命的錘煉。在困難時期,他用筷子在滿是污垢的褲子上畫畫,他到過的地方,都能很快熟悉和掌握其中的工藝技術,他對陶瓷的研究就是他下放的江西一個瓷廠的結果。談到這些,韓美林先生沒有多說,他說,都過去了。他說,荒唐苦難的歲月荒廢了我大量的時間,我的青春年華都葬送了,現在只有一種想法,就是多工作,多創作人民喜歡的作品,人的一生很短,不可以揮霍,現在是個好時候,我應該把更多美的東西奉獻給社會。他說,藝術家就是創造美,讓人民在美的作品中得到教育、得到啟發,也就是古人說的宣教化,助人倫。無論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和抱怨帶給別人,雖然我們有那么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但也讓我們知道了生命之重,社會之重,它苦其心智,勞其體膚,只有這樣才讓我們知道了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使我們對于藝術家的作用和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說,科學家是解決技術方面的職責,而藝術家是解決人類精神方面的責任。藝術家有教育的職責,而不僅是言教,更是身教。我們的藝術作品,不僅是美育,更是思想上的修正。我們甘愿忍受苦難,推動社會和民族發展。韓美林先生的這種氣度和胸懷,正是我們中國人邁向繁榮強盛所具有的寶貴精神。
中國的符號,世界的名片 設計是藝術創作中最簡單又最繁雜的創作過程。韓美林先生卻在這一領域成為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他設計了聞名全國的“猴年郵票”,成為收藏界的珍品。舉世矚目的奧運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行,一種什么樣的標識才能讓世界記住這次盛會,記住中國。一個篆字“京”的印章形式,既是中國人一言九鼎誠信的承諾,也是開放辦奧運的活力表現。奧運福娃,表達了北京對全世界人們的歡迎。為了這一天,我們準備了太久太久,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舞臺,韓美林也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張名片。于是,他的雕塑矗立在美國的城市中央,而因此,他多次登上美國大學的講臺。韓美林先生告訴我,有一次在美國竟不知道護照簽證已過期,在入境時被扣留,因語言不通和法律法規的不熟悉,導致糾紛,后來,入境官員查詢得知是韓美林時,他們馬上安排處理,按貴賓禮遇,并在很短時間為韓先生辦好簽證和綠卡,這說明韓先生在世界的影響力,是中國人的自豪。在中國航空的機翼上,國航標志飛越世界的各個城市。韓美林,這個響亮的名字,讓國人自豪,讓世界銘記。他前前后后設計了近百個國內知名的標志和形象,是全球化視野中,文化身份的鮮明體現。 讓愛心成為力量 韓美林先生說,只有從坎坷的生活中走來,才懂得愛。我們應該把一種自覺的愛轉化成一種力量,讓我們遠行。這些年,我們組織的“藝術大篷車”走過了很多的省市地區,到過邊關大漠,也到過南沙海島,把文化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民身邊,同時到社會和百姓中,體驗生活,激發靈感。豐富自己的創作思想,鍛煉一支對百姓、對人民、對文化有情感的團隊。用自己的努力讓文化藝術來溫暖這個世界,這個國家。他說,“我們要熱愛這個國家,熱愛這個地球,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不可以過度地揮霍和浪費。動物一樣是有感情的,在我最黑暗的歲月,那只狗對我不離不棄,我把它稱之為‘兒子’,是它給了我生的勇氣和希望,我們怎么不能和動物和睦相處呢?保護這些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盡管我已經八十歲了,我仍然有一種激情,我愛生活的一切。直到今天,我吃完飯,桌上有幾顆芝麻,我也會用手蘸了,放進嘴里吃了,我常常會跟大自然、跟動物、跟我畫的動物說話,我認為這和我的經歷有關。人間最大的愛是母愛,我認為要用母愛對待他們,不論是小蛇、小狐貍、小熊,都把它們當成孩子,就這么簡單?!碑斏詈唵瘟?,這個世界就美好了,藝術家就是要表現這種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