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詳情

李毅

內容詳情

李毅,1964年6月出生。國畫家,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國家民族畫院院委,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客座教授,藝術市場畫院簽約畫家。數十次深入新疆甘南寫生和采風,創作了大量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美術作品,得到了美術創作領域和廣泛美術理論工作者的一致認同。作品多次在《美術》、《收藏》等多部專業書刊發表。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李毅國畫集》集中體現了他“天質馳縱”和“筆墨雙修”的長期追求,展現了他“濃麗豐腴”與“雍容典雅”的藝術面貌。就“絲路風情”的表現而言,李毅繼承和發揚了老一輩畫家的風格和傳統,賦予“絲路風情”與“邊塞人物”一種激情激越、濃情似火的意味與意蘊。作品先后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國家大劇院,全國政協,民族文化宮,中央黨校等機構收藏。部分作品作為國禮贈送出訪國家。被評為’當代最具學術價值收藏潛力的畫家,在北京,蘭州,西安,合肥,濟南,鄭州等城市舉辦大型個展.在聯合國,美國,日本,法國,韓國,斯洛伐克,烏克蘭等國舉辦聯展.。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藝術交流活動。

智慧的畫家,執著的探索——我看李毅的人物畫

文/邵大箴

    李毅是一位杰出的人物畫家,他自幼酷愛藝術,自學成材,后來又拜著名畫家李寶峰先生為師得到親切的指導,并在中國國家畫院首屆高研班杜滋齡工作室進修,完善他的技藝.人物畫家需要嚴格的造型功力,靠自學需要付出艱巨的勞動.憑著自己的毅力和勤奮,長期觀摩和臨摹名家作品,李毅掌握了刻畫人物的基本造型技巧,又通過堅持不懈的寫生,培養了自己塑造形象的能力.對他藝術成長影響最大的是李寶峰和黃胄先生.他從黃胄的人物畫中認識到深入生活、觀察和體驗客觀對象以及寫生的重要性。而李寶峰吸取了黃胄的創作經驗,在個人筆墨風格上有所建樹,也使李毅受益匪淺,使他更清楚地領悟到筆墨語言的要旨,驅使他在提煉筆墨表現力上狠下苦功。在杜滋齡工作室的學習,更拓寬了他的藝術視野和豐富了藝術修養。

  李毅曾經生活在大西北,這段經歷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深愛那片熱土,深愛那里感情質樸的勞動人民,也為他們多資多彩的生活所吸引。出自于他內心一直涌動著用畫筆描寫他們的激情,他的作品大都以這里的少數民族人物為題材。他筆下的人物多以當地的自然和人文風情為背景,可以稱之為少數民族風情畫。這類畫的難度在于不緊要恰當地處理畫面的情節性,還要使人物形象與環境的描寫和諧統一。而少數民族風情成分的描寫也要適度,過多了會導致人物形象的削弱,造成“獵奇”的效果。李毅深諳此理,他畫面上人物的穿戴、裝飾以及周圍的車、馬、驢、狗,描寫的很精彩,但不奪人物形象。畫面上最令人關注的是富有生活朝氣的人物,人物塑造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李毅用純熟的寫生技巧描寫人物的動態、表情,有鮮明的直接來自生活的生動性。沒有對現實生活的細致觀察、體會和對人物的深入了解,是很難達到如此水平的。

    中國畫人物塑造中筆墨的品質很重要,筆墨有共同的規范和法則,也應有自己的個人體會和心得,以至個性。不論筆墨的共同規范還是個性特色,都主要是為形象塑造和畫面服務。筆墨本身也有相對獨立的審美意義,可以自覺地去探尋。對畫家來說,不要刻意去做“個性化”的筆墨符號,而要在長期錘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修改自然地流露于筆端。李毅不追逐筆墨的個性化,不求筆墨的華麗,而是潛心于用自己理解的筆墨塑造形象和組織畫面。他追求筆墨的力度和質美,追求畫面品格的純正和質樸。

   李毅是一個智慧的藝術家,他敏感于生活,從生活中發現美,從前輩藝術家的作品中借鑒創作經驗,不斷錘煉筆墨,提高藝術修養。我相信,只要持之有恒地繼續探索和創造,他的藝術才能將會得到進一步發揮,他的筆墨品質和藝術個性化面貌也將會更加鮮明。

   


| 相關機構
人民網                       中國美術家協會                    北大文化書法網                     北京正德書畫院                    環球文化網                     作家網
光明網                       中國書法家協會                    中國美術大觀網                     中國藝術收藏網                    貿訊網
人民藝術微信公眾號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